10/27/06

十月廿七日執筆

回來也第三天﹐臨回港前的感冒也清得七七八八﹐降落時隻耳真係痛得要死。無法啦﹐自己為食﹐喉痛一邊吃止痛藥﹐一邊還要喝了個很辣但好味的Tom Kha Gai (Coconut Chicken Soup)。看看臨離港前的筆記﹐最後一行是"公平競爭法"五隻字。是看了"星期日檔案"後有感而發﹐其中提到"屋村管理費逼收配套互聯服務費"﹑"鐵閘圍標事件"等﹐雖然江湖上騙術也見怪不怪﹐不過政府連人地支標高過公價咁多也不知﹐知後也告不入就認真失敗。在網上找到這篇寫得中肯﹐也不再費筆勁。況且政府失策也不是第一次﹐商人欺詐也在耳儒目染下變得麻木﹐說到底也是人性。我所以常說﹐一騙倒不如騙得切切底底﹐像這位韓國的仁兄﹐就賭咗鋪極大既賭注﹐都唔知人點解會夠膽講這麼大的大話。嘻﹐再想﹐每個星期日﹐也不是有人在重複這樣的行為嘛? 在曼谷﹐撞得最多騙子的地方﹐便是在皇宮和臥佛寺附近﹐途中便碰到三個"不約而同"的騙子﹐話皇宮佛寺暫時未開門﹐要到下午二時才開門(當時11-12am)﹐不如先到某處走走﹐如果你落搭﹐他邊會帶你走﹐或唔知點呃你一筆。買東西也有點像以前七十年代的香港﹐例必開貴你﹐嘻﹐他價開得高﹐你也可殺得底。我便殺了次73.3%off﹐本來應該還可壓下去﹐不過算啦﹐點都要比人賺少少﹐而且佢地一百蚊我地先廿皮﹐自己覺得貨品稱心﹐價錢合理又開心便算。泰國生活指數底﹐難怪這麼多年也受港人愛戴﹐買一千粒止痛藥先三十蚊港紙﹐我心內想﹐原來醫生一般開藥成本咁底﹐難怪咁好賺了﹐兩三百蚊醫療費換五蚊藥。隨了榴槤和國際貨品價格和香港差不多﹐一般生活所需也偏平﹐唔洗好似去日本咁就住就住。

10/16/06

常用藥

[常用藥]說了長篇大論﹐才引入當初構思的主題。其實常人一般病不外乎傷風感冒﹐用藥很多時來來去去也有點近。以下便供作參考﹐有病還是要看醫生。

鎮痛退燒:Paracetamol or acetaminophen[Tylenol®](美加)﹐[Panadol®](英)﹐[Herron®](澳洲)。同樣藥﹐藥廠不同。此藥用於鎮痛退消﹐壓制體內一種 Cyclooxygenase 酵素﹐減少痛和發燒症狀﹐但無消炎作用。亦切忌長期食用﹐容易引起肝衰歇﹐過量亦很危險。 近分子組織的Aspirin﹐Ibuprofen 鎮痛之外﹐和Mefenamic acid﹐卻是非類固純抗炎藥(NSAIDs)。長期小劑量的Aspirin更有稀血作用﹐有時可用在某些人身上作防止心臟病的作用。Ibuprofen 對關折炎痛﹑經痛也很有效﹐輕劑量以此藥較安全。(某些人卻對Aspirin敏感﹐亦不適用於小兒(參考:Reye's Syndrome)﹐大劑量容易引至胃出血。Aspirin 也正因為稀血﹐不適合經痛之用。)牙醫開的消炎藥﹐如Metronidazole﹐就專著殺微生物/變形虫﹐其實是防感染﹐同時也是被懷疑的致癌物質。(曾經也同人討論﹐樣樣做完實驗都話致癌 - 究竟是物質致癌﹐還是白老鼠太過容易有癌症?)

止咳cough supressant: 主要分expectorant和supressant﹐一隻就想化痰咳出異物﹐一隻就禁著咳嗽﹐似乎有點茅盾﹐不過事實就咳少了﹐如果咳就咳出較多痰productive cough(*1)。 Bromhexine 用作稀化濃痰﹐艾草亦是天然化痰劑。含有dextromethorphan hydrobromide(DM﹐DXM)的咳水就常被濫用﹐有點像迷幻藥(Non-medical use of dextromethorphan)。

止鼻塞Nasal Decongestant: Phenylephrine, Pseudoephedrine。傳統可以鹽液微洗鼻腔(一杯水約半茶匙鹽)﹐或以舌頂上﹐再用手指輕按眉心﹐也有助疏導鼻水。

收鼻水/抗敏感 Antihistamine: Triprolidine Hydrochloride[Actifed®]﹐Loratadine[Claritin®]﹐Cetirizine Hydrochloride[Zyrtec®] 如一般藥一樣﹐副作用也是:眩暈﹐疲倦﹐頭痛﹐不平衡﹐口乾。但如過病了橫竪是睡﹐收收鼻水可睡得更好﹐我用過Loratadine 就是比較口乾。不可過量﹐一日一粒就夠。第三代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Allegra® ﹐Telfast® ]新敏感藥副作用比較少﹐又無咁暈﹐功效集中﹐對敏感﹑花粉症尤其有效﹐04年在美國本土便創了一億五千萬美金的銷售記錄。天然的抗體(*2)讀下去其實既恐怖(牛皮癬﹐濕疹...)﹐也很有趣味﹐和[你]早洩﹐又或抑鬱藥﹑精神分裂也拉上關係。

腸胃不適﹑肚瀉:Bismuth Subsalicylate[Pepto Bismol®]腸胃不適﹑肚瀉。Famotidine [Pepcidine®﹐Pepcid®]減少製造胃酸﹐喝酒前先吃點﹐也不知如何運作下可減少面紅(無藥可解酒﹐傳统喝茶解酒其實把未分化的酒精﹐以利尿功效推入腎臟﹐對身體傷害更大﹐喝多杯水﹐睡多些﹐肝內酵素便會分化酒精)。Antacid[Tums®,Phillips' 鎂奶] 也可直接平衡胃酸(常聽人話要鈣﹐現在又說太多可能是膽石的成因)。Loperamide[Imodium®]止肚瀉﹐效果很快﹐但跟著好像易便秘﹐所以留番緊急用。如果懷疑食水不潔﹐可以在每公升水加因兩滴漂白水或五滴碘酒。在瀉後﹐亦該多飲水﹐在飲用水中加入糖﹑鹽﹐以減少脫水症狀。

抗生素antibiotics和類固醇steriods 也常在醫生開的藥方出現﹐就算在藥房﹐通常亦要問先買到(over the counter drug)。如某些敏感性濕疹的藥膏﹐便含有弱類固醇 Hydrocortisone ﹐用以壓制體內過敏的抗體。藥種類多又複雜﹐亦非常買藥﹐故也不在此作論。抱謙此文實在過長﹐但無奈人體實在過於複雜﹐是我看的百分一﹐是醫籍上的億分一﹐而且不少藥物﹑理論也是隨著時代改變的﹐古代便以為放血便是增進健康的方法(理髮鋪轉動的紅線﹐便是因為理髮鋪曾為顧客提供放血服務。)

中國人十男九痔﹐傳統的用藥就是熊膽﹐熊膽入藥現在少了﹐而且也昂貴﹐不合乎經濟原則。Preparation H (*3) 很普遍可在藥房買到﹐據說很多model在臨出show前的一夜﹐也會在眼袋搽痔瘡膏﹐以達收水收腫的功效。痔疾若非極其嚴重﹐通常只是引來不適和麻煩﹐電擊﹑激光﹑冰死﹐不同的方法應有盡有﹐望除之而後快。不過原來常用的﹐是醫生找條橡根箍住焗死佢。直腸癌﹑腸內癑瘡﹐很多時也被誤會是痔瘡﹐所以搽了藥膏不收效﹐便找醫生檢查下好。想起看過篇文章﹐說起最多埋伏又不為人知的病﹐便是性病﹐自命正義的宗教﹐告訴人類應該為身體羞愧﹐所以有些明明有藥可治的病﹐就可以在人間猖獗。某些病毒Warts 和 Herpes﹐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醫治的方法﹐散播就更不成問題。加上通常也有潛伏期﹐看看數字﹐真係唔知點會還有人咁爛滾。有統計﹐在美國每四個人﹐便平均有個有性病﹐先進國家尚且如此﹐自可明白點解有些非洲國家﹐可因性病滅族。又要說天主/基督教﹐硬要人接受那套歪曲的倫理道德﹐支持生育﹐羅馬教廷甚至發表過用避孕套﹐便是不人道﹐阻止神的顯能的議論﹐簡直胡說八道。在這奇怪的國度﹐性是純緒為繁殖人口﹐難怪要入會便要先誡戒色(專注非禮兒童)。盲目的宗教信仰﹐不單教義教導我們世界黑暗﹐信者才可得救﹐還要人去接受那黑暗(試練)的存在是正常的。你說﹐因為宗教(所有宗教)而無辜死了多少人? 又正在折磨多少人? 怎計得清? 腐壞卻善良﹐正義卻無知﹐不斷蠶食著人的心智﹑精神﹐人以為心靈美滿﹐其實是心靈麻木﹐使人忽略現實身體上的健康。

舊年有個同事咳到死下死下﹐看完公司醫生後﹐我多手看看﹐結果全部也是退燒/鎮痛/消炎﹐咳水/咳丸反而不見﹐便跟同事說醫生可能開錯藥。他白白咳多兩日後﹐看了另一個醫生﹐證明了我所說的不錯。絕對不是說第一個醫生不識醫傷風咳﹐而是人有錯手﹐馬有失蹄﹐有時自己小心些﹐便盡量減少人為錯誤。他也問我:「你又識??」久病成醫嘛﹐況且傷風感冒﹐來來去去也不出那幾種吧! 本文不是叫人諱疾忌醫﹐也不是叫你自己充當醫生﹐而是有時間研究下人地給了什麼你食﹐和考慮下有沒有出了錯誤的機會﹐相反﹐某些肝病早期無嚴重病徵﹐直到發覺可能便太遲﹐上了年紀定期檢查一下也絕不是壞事﹐正是病向淺中醫。身體是自己的﹐所以自己便是協助醫生找出問題的最好人選。遇上比較嚴重的病﹐就聽多幾個醫生嘅意見﹐而選擇比較合情理既醫療方法。好醫生便是經驗好﹐有醫德﹐為了醫生可賺錢才做醫生的﹐倒不如做生意。近年個個都寧願做專科﹐賺多些﹐普通醫生也不足了﹐哼﹐真是社會的好風氣。再講到極其嚴重的病症﹐除了聽天由命還可怎樣? 求神拜佛問卜信主o羅!
----------------------------------------------------------------------------

*1:Many cough mixtures contain both an expectorant and a suppressant -- even though an expectorant requires the action of a cough to expel mucus. Many believe this supports the idea that cough suppression is just a placebo effect. However, in practice the two active ingredients combine to provide less coughing, but more productive coughs.
*2:H1 histamine receptor - found on smooth muscle, endothelium,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issue; causes vasodilation, bronchoconstriction, smooth muscle activation, and separ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responsible for hives), and pain and itching due to insect stings; the primary receptors involved in allergic rhinitis symptoms and motion sickness. In stomach, it stimulates secretion of gastric acid.
H2 histamine receptor - located on parietal cells, which primarily regulate gastric acid secretion
H3 histamine receptor - decreased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histamine, acetylcholine, norepinephrine, serotonin
H4 histamine receptor - unknown physiological role. Found primarily in the thymus, small intestine, spleen, and colon. It is also found on basophils and in the bone marrow.
*3:In Austin Powers 3, Dr. Evil's plan was called 'Preparation H', supposedly because Preparations A-G failed. He was oblivious to the apparent double entendre on saying that Preparation H was good "on the whole". His rebel son Scott Evil then mocks him, saying calling it "Operation Ass Cream". Dr Evil mistakes this for ice cream. Additional lines: Dr Evil, "Yes Frau, on the whole I think preparation H feels good." Scott laughs to self. Dr Evil: "What is it now?" Scott: "No, nothin'. You know what? I agree. Preparation H does feel good ... on the hole."

10/15/06

真正仁醫

[真正仁醫]記得小時候九龍城有個姓蔡的醫師﹐是我到目前為止最敬仰的醫師﹐(當然﹐我看到是他的晚年﹐他的少壯時期的故事就不知了。) 不但學貫中西﹐(據說不但曾留學外國西醫﹐還在少林寺修過醫道﹐是個佛門俗家弟子) 那份醫者心腸﹐已是難以比攀。(單單心腸好的﹐又不足夠了。) 他的診金是隨緣(窮等人家放下一元﹐五毫﹐排個隊佢就醫﹐無錢還可施藥﹐通常開出藥方﹐病人自己執藥﹐有時又會在房內拿出西藥(突然想起附近有間新城門藥行﹐自從有次以水羚角代羚羊角賣便從不再在那處買藥)﹐診時是二十四小時﹐(無論任何時間﹐拍門叫得醒佢佢就醫) 小時發高燒﹐也登門做訪了一兩次。他的樣貌記得不清楚了﹐因為長年診正坐姿不良﹐頸是向下曲﹐走路也是陀著背。每次去到﹐他也是打著脈﹐照照聽聽...唯一不專業的地方﹐便是睡覺﹐他經常為病人打打下脈也能睡著﹐因此便也有個"瞌眼訓"的稱號﹐但是病人很多時也不把他吵醒由他睡﹐等得幾分鐘他便會打個釣﹐悠悠轉醒﹐再繼續醫治他醫館從不停下來的人龍。(有時睡得較久(十來分鐘)﹐也會有人輕拍他的衣袖把他叫醒。每天早上七﹑八時起﹐一直至晚上七八時﹑八九時) 後來﹐他兒子也常叫他退休(據說蔡醫師家境豐厚﹐物業數十棟樓。) 不過他堅持繼續行醫﹐他最後的一口氣﹐聽說也是在那坐在椅上﹐還為著病人在打脈時﹐在睡夢中仙去。每次想起這個醫生﹐也有難以說出的感動。這個就是醫生。

自己來!

警告: 血腥!暴力也是自己對自己的暴力。

[自己來!]有次在美國手多多﹐某夜在書臺執著短刀也不記得雕什麼。正用力處﹐物料一滑手﹐已知自己又闖出禍來。左手食指第一指節割了道接近2cm 的傷口﹐還割得頗深﹐幾近及骨。像其他傷口一樣﹐如果不是動脈﹐血不是會像做戲般一割即噴的﹐是會開始時慢滲﹐再越流越多﹐再湧著出來。慌了兩秒﹐還是先停血好﹐沖沖水便找藥棉按緊﹐再把手舉高。夜晚兩點幾﹐又求助無門﹐再想想﹐醫院費用昂貴﹐有次看看咳也收了百幾蚊美金﹐如過入急症室﹐分分鐘三﹑四千蚊港紙。頭也昏了一昏﹐便坐下繼續止血。前前後後搞了半個鐘﹐還想著究竟還有誰可救救自己﹐看見血亦稍為止了﹐想了幾分鐘 - 手指﹑銀紙﹑血止﹑手指......再看看傷口﹐膽粗粗﹐想了想﹐硬起頭皮便自己來﹐先用清水沖﹐然後拿起消毒火酒沖沖傷口(十指疼歸心﹐那刻也痛到唔知乜叫痛)﹐再用火酒浸了挑出最幼的縫衣針和一段黑線﹐便由一端起刺入表皮下。做手術用的封針是曲的﹐而且通常醫生縫針也挑得入點。我既怕痛也怕感染﹐決定只挑到表皮epidermal layer底下﹐得一隻手﹐便用口咬著和右手一針一針的縫﹐不時又再以火酒清理一下。 封了七針﹐整整齊齊﹐總算血也停了﹐用火酒再淋了淋﹐搽過消毒劑(Polysporin)﹐也失了不少血﹐喝了杯鮮奶﹐也昏昏的睡去。跟著幾天便是消毒﹐搽藥。過了幾天﹐也給個朋友的媽看過(專業護士)﹐哈﹐還給誇了針工整細﹐說比某些醫生的還要仔細。事後覺得得意﹐但發生時還是驚心動魄。過了約一月便拔下線﹐現下可埋口埋得很好﹐淡淡的一行白痕﹐又留下多個故事。很多人聽過後瞠目結舌﹐話我癲或大膽﹐這所謂勇氣我寧可無福消受。

[英雄﹑自我意識]這卻是我領悟到世間無所謂英雄唔英雄﹐不是比人強﹐而是面對困難的時候﹐在沒轉彎餘地的時候﹐執著幹著自己當時覺得對﹐覺得唯一能做的事﹐因此英雄做時勢﹐時勢亦做英雄。很多事不是想不想做的問題﹐而是在沒選擇下怎樣面對的問題。曾經聽過(註明:是聽回來的)廚房有人切傷手﹐居然一下把傷口窒落爐板上﹐把傷口血肉燒得焦合﹐繼續上班...真的難以想像﹐可能是當過兵罷? 人可完全喪失對自己的關懷﹐到底在沒有個體意識的情況下活著﹐那生命的延續是否還能找出意義? 也不在此話題引伸下去了﹐卻值得人去想想。我討厭規律﹐任何體制下的監管﹐也局限著人性﹐沒規律卻是混亂﹐是個沒答案﹑沒平衡的死結。兵者﹐必先用奇﹐奇兵有異於仁義﹐隨了滅敵﹐更要先洗滅掉人性。

眼下險遭刀

可能是天性多事﹐連cereal box既成份我也看﹐吞下肚的藥物又怎可胡亂進食? 相信很多人也覺得醫生是偉大的職業﹐以前或者是的﹐很抱歉在此先踩一腳。像律師一樣﹐經粗資濫製的大量打造後﹐現在很多醫生的水平可也不敢恭維。打了個利益作前題﹐更不見得如何出眾﹐內地無錢唔醫﹐隨顯露了人的劣根性﹐也不得不說正正反映了現實的殘酷(能力做不到是一回事﹐有能力卻因金錢賺不足又是另一回事)。況且如果撞正個靠死讀出來既醫生﹐就真係幾慘。

在此舉幾個例:可能自己一向 accident prone﹐看醫生是家常小事﹐鼻子挑戰大樓梯﹐整傷手筋﹐交通意外...也幸好吉人天相﹐逢凶化吉。正如倉兄所言﹐怪事年年有﹐我撞特別多。記得某年和爸﹑弟去大埔﹑沙田踩單車﹐瑣事不說﹐結果和另外一個男孩的那輛單車高速相撞。對方個頭撞正我右脥近右眼位﹐佢就好地地走﹐我就頭暈暈行唔到叫白車送入急症。醫生check完話無事便放行﹐叫我休息下。點知那夜食什麼吐什麼﹐粥也吐﹐水也吐﹐行也行不了﹐是腦震蕩的跡象。"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a concussion include severe headache, dizziness, vomiting, increased size of one pupil or sudden weakness in an arm or leg." 萬般緊張﹐結果我媽找我外婆商量﹐外婆想起在越南當年帶回熊膽﹐應有鎮驚之用﹐便拿了過來(當年住隔幾條街(*1))﹐也不知該如何用﹐便糊亂切了些和酒下服﹐結果一﹑二小時後便能喝水(*2)。

故事還未說完﹐過多兩天﹐我開始發覺視像出現疊影﹐尤其向上看﹐出現明顯兩個影像。再回到當初的醫院: concussion 後放行﹐眼球有血絲﹐還有疊像﹐負責的醫生似乎因此受責怪﹐便來了個高級點的醫生。他若有所悟﹐便話兩個影像是由於眼球底骨爆裂(orbital floor fracture)﹐夾著帶動眼球的肌肉﹐所以便要盡快做手術﹐在眼簾底開一刀﹐以某些物料填保眶骨裂縫(*3)。由於當時醫院失誤﹐簽個字便可排期幾日後做手術﹐成功率香港有八﹑九成(Average 89%, the rest a residual visual impairment)。嘩!眼底開刀! 幸好我呀媽那刻無簽﹐眼﹐不是小事﹐否則就真係無喇喇整笪疤﹐盲鬼咗就死囉。便帶了我去個私家眼科專科再問意見﹐專科認為機會很微﹐通常要骨裂又夾眼的力度很大﹐向上望痛的程度也不似有骨裂﹐腫瘀程度又不足。 為了安心﹐在醫院又要求安排了個眼科專科﹐他亦解釋﹐通常如拳賽﹐美式足球等力﹐較集中的力﹐才會做出當初醫生所提起的創傷。眼球向上不平衡或甚至下陷。我的疊影是眼球底下肌肉在撞擊下收縮﹐還處於緊張狀態﹐需要長一點的時間去放鬆。眼科亦為了第二個部門免惹麻煩﹐安排了次CAT (Computed Axial Tomography) SCAN來確認是否有做手術的必要。過多幾天﹐影片見應無骨裂﹐但可能聚積小量瘀腫﹐以至某部份影像未夠清澈﹐便叫我回家監察﹐如無特殊情況﹐便可終了。疊影距離慢慢縮減﹐也差不多三個月才恢復正常。哈哈!腦袋可能便從此不正常。

*1: 當年外婆健壯﹐和今天很不同﹐她老了﹐我也大了﹐人呢...時間呢...唉﹐一刻間﹐無限感觸。
*2: 《本草綱目》中就載有:熊膽味苦;性涼﹐歸肝膽﹐心經﹐無毒。 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膽、解痙平喘、鎮咳化痰之功效。不知是否因此﹐就更膽大包天。同時﹐也證明熊膽的藥用價值。在此聲明﹐不是叫人非法捕獵﹐應飼養藥用熊(盡量善待)﹐或更好好複製膽內藥性物質。另記: "動物保護組織認為,養熊取膽非常殘忍,他們一直爭取要越南和中國政府杜絕養熊取膽的做法。" 保育是該做的﹐但卻不認同很多環保份子的行為﹐有機會再談。
*3: The 'blow out' fracture of orbit usually involves the medial wall and floor of the orbit being the thinnest. Absolute indications for reconstruction of orbital floor are diplopia with muscle entrapment, enopthalmos and large defect. Many material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orbital floor defects with varying rates of success. They include autogenic, allogenic and alloplastic material.
-Maniglia AJ. Conjunctival approach for the repair of pure orbital blow out fractures. Otolaryngol Clin N Am 1983;16:575-83

10/11/06

釣魚

弟弟是個釣魚發燒友﹐剛經過他的blog﹐見到以下圖片這條鯊魚﹐唔駛審又唔知係邊個碼頭既收穫。因為他的喜好﹐十次總有一兩次跟他一起去﹐所以粗淺的釣魚功夫也懂﹐也間中看看他的釣魚書籍﹑雜誌。說實自己對釣魚的興趣不太大﹐又腥又臭﹐又有危險性(*1)﹐不過間中走走也很好﹐而且能扯上收穫一刻又的確幾興奮。但也有時﹐當全日也無收穫﹐白白的呆呆收放﹑收放幾個鐘﹐便覺得釣魚是無聊的活動。況且佢釣我煮﹐也是好配搭﹐咱們曾經就一日網了八隻 Alaska Dungeness Crab (二人每日魚牌上限)﹐一家人吃了個全蟹宴﹐一吃五味﹐薑蔥﹑咖喱﹑芝士奶油﹑蒜香椒鹽...。哈!那個夏天尾﹐蒸好隻蟹係雪櫃都無人想食﹐連朋友也吃到送都唔要﹐現在卻又想食這肉蟹了。

用的魚餌﹐有時已是五﹑六吋的魚﹐在岸邊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鯊。鯊魚一上岸﹐便要先去背箕的釘﹐否則被刺中就很大件事(可能要送院)﹔又要趁鮮放血去腸﹐否則的內臟經擺擺就真係臭到嘔(初時無去腸﹐可在車尾箱發放著冤魂不散的味道)。可能是品種問題﹐溫哥華附近的鯊魚味道總是很腥﹐始終也不大喜歡食。(後加:釣鯊魚掙扎大﹐給喜好釣魚的人很大的滿足感﹔總比ling cod呆呆的直上水面好﹐有時以為吊著木頭。不過就要用鋼絲﹐有時大點的連鋼絲也咬斷。)

(後記:According to my brother, it's some sort of bullhead shark caught at the docks of Marina Del Ray, Los Angeles.(near Santa Monica))

*1:也不能說危險在那裡﹐可能是鉤﹐可能是跌落水﹐多事又意外多的人便要小心點(i.e. 我)。

10/10/06

破封

自己一直寫了個隱形site﹐次次都要轉字體﹐最近經倉兄點點。再check多次個template﹐發覺完來 BlogMetaData 和 BlogPageTitle 兩行倒轉。現在修好﹐也不知是好是壞﹐也是隨遇而安吧! 哈﹐卻少了閉門造車的癲佬情懷。

10/5/06

食 - 廚德

上文說到人生百態﹐跟著要說這個呢﹐樣子就最有教養﹐行為就更可鄙﹐真係幾百蚊食餐就以為係老細。那天剛開始自助餐﹐煎"鵝肝牛肉卷"的檔還未準備好﹐當第一次佢問(二十五歲上下﹐斯斯文文﹐直條恤衫領帶)。根本就未開始﹐就梗叫佢轉頭再來過啦。由於即叫即煎﹐每碟就當然製作需時﹐通常就叫人三﹐五分鐘返來。第二次啦﹐條友又行埋來問﹐當我叫他三五分鐘回來﹐他突然發爛:「乜原來要等架?你頭先又唔早D 講?我不是先來的嗎?」我也解釋﹐頭先未開始﹐現在也是三四分鐘便成。他帶點憤怒離開﹐再回來時﹐我也已準備好一碟﹐向他遞送。這個人居然不接﹐搶過臺面為其他顧客準備的(相同)﹐刻意射了我一眼﹐還陰陰嘴笑。從那個眼神中﹐有點恨意(憑你砠我?)﹐亦有鄙視(超!你同我鬥?不自量力﹐哈)﹐也有炫耀(你呀﹐死廚房仔﹐吹得我漲呀!)。那刻自己覺得又好嬲﹐又好笑。說實開頭個五秒真係有點想一隻碟車落佢個頭﹐但跟著全晚心情卻很好。因為能撞到這樣天大的一個笑話﹐本身不是很有趣嗎? 想通這一點﹐也沒什麼﹐畢竟天下庸俗人多﹐又何必為庸人自擾。雖然﹐無需慢慢學三杯四刀五叉的多餘禮儀﹐但基本做人也該有點禮貌修養罷?? 付了錢﹐吃下的沒能多少(一個成人的胃約能盛二磅的食物飲料)﹐所得有限﹐卻失去了基本人格﹐怎樣計也不化算。

同一夜﹐明白當時要進入行內打探行情﹐吸收經驗的決定沒錯﹐也同時開始為兩個月後的請辭埋下伏筆。畢竟香港人修養少﹐做廚子就好像硬要給人看得低。以自大性狂的我當然不會介意一些人怎麼看﹐但當全個社會風氣也低下﹐我就無謂做Galileo Galilei。況且一個禮拜番六日朝九晚十(人工加少少﹐但越做越多個隻)﹐也實在受罪。後來給遠方朋友的電郵也不禁嗔了句:"I've finally escape from the slavery in the kitchen, and get back to civilization, family and friends." 今天再想想﹐也不是能逃得多遠﹐角色不同﹐還是在同一個迂腐的社會中。

在外國做廚可以是種享受﹐在香港做廚變了奴隸獸。為求速度﹐效益﹐利潤﹐剝削員工不在話下。你便推算一下自己以為付出的金錢和得到的食物是否成理。其實張貨就價﹐想想要達到收支平衡﹐就可以推想自己吃了什麼。時代頂間生蠔鋪﹐以我所知﹐個廚就常把客人食剩的東西翻賣。噬完的骨翻肴燒汁﹐搽完的pâté 翻堆又是一兜....不是想出來的﹐而是見過佢個跟班這樣做﹐當然我罵了個狗血淋頭:「慳得幾十蚊﹐可十分沒道德。」但他只是從容說:「這裡之前一向以來也是這樣的嘛!」想起也反胃。

食 - 食態

Content Disclaimer: 如果食自助餐是你的嗜好﹐就不要看這篇了﹐影響了你的食慾故然不好。如果你發現我形容緊你﹐就更加唔好﹔因為我認為人食格中之至醜惡﹐就是這樣的。又或者你剛吃過自助餐﹐填到滿滿正自滿足﹐卻發現吃了只不過一堆垃圾﹐要嘔就無謂了。

食相﹐是人面的鏡子﹐很多平時隱蔽的性格也表露無遺。看到自助餐的人生百態﹐足以令人側目﹐在餐廳中﹐你實在可以聽到看到太多怪事﹐不能盡錄。不過以下就記幾件稍為有意思的﹐更表露人性的。中國人喜歡浪費﹐代表了我有你無﹐代表了富貴。中國人又喜歡"大堆頭"﹐覺得那便是面子﹐在北京﹐就喜歡吃完飯也滿桌子食物﹐夠擺多臺。香港人又拚著"食得唔好晒"﹐"食番夠本"﹐以填盡口腹之慾為指錶。先記的是"貪"字訣的表表者。這個人是酒店常客﹐也自以為是貴客﹐實則係個個都知佢貪到出面。一碟西芹炒蝦球剛出﹐便會挑走成碟的蝦﹐以致其他客投訴點解碟海鮮炒菜無海鮮。條友有次在出大閘蟹時﹐居然大字形﹐攔住其他顧客﹐等自己幾個人全部拿盡三籠(約三十隻)﹐不是扮蟹是什麼。如果我話事﹐晨早就請佢離開﹐不過當然﹐佢都禮貌叫了我聲師傅﹐我自然也裝作看不見就算了。有時看到後面顧客的失望﹐也只能無奈笑笑說:「頭先個位客人比較肚餓﹐唔好意思﹐我盡快補出來吧!」以有限金錢提供無限食物﹐道理便在於腸胃有限﹐不過撞正幾個偏食的﹐可使人頭痛。其實我不介意人食﹐而是討厭人食得沒品。曾經有同事向我投訴﹐「嘩!條友囉第五次喇!」我便說:「人家給了錢﹐你既然叫人任食﹐只要還能做到的﹐還有存貨的﹐便要滿足客人。來價又不高﹐別人吃垃圾吃得開心﹐你還砠攔什麼? 人地既然沒浪廢﹐吃得落﹐你就不要嚕囌。況且就算佢拿翻臺度倒﹐也不是由你來交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後生仔﹐看開一點吧。」

這則是說"好家教"﹐有晚剛加了碟焗蠔﹐放下時右側有一對中年男女﹐正想動手拿。不知何時下面鑽出個約十一﹑二歲的小女孩﹐拿著碟﹐左橫膊﹐右批肘﹐撞開了對男女﹐搶過夾子﹐還喃喃說:「好味!真好味!」夾著﹐夾著﹐拿了大半碟。一個又肥又矮的婦人又從後鏢出﹐粗聲大氣罵道:「衰女﹐咁多食唔食得晒呀?」自己就拿隔籬碟個夾加入戰場﹐夾了兩隻﹐側頭大聲怪叫:「老公﹐幫你囉埋焗蠔呀下!」在五﹑六呎外有個男人應「唔駛喇!」這肥婆有滿有不甘﹐拿了兩隻又補句:「都係幫你囉埋喇!」拿完後﹐睄一下那對男女沒責怪﹐便大搖大擺擺駕回朝。一盤滿滿剛出碟的焗蠔﹐便很有良心的只剩兩隻﹐那對男女尷尬笑笑便離開。我心內只想﹐居然香港夠膽話人口不足。教育做得不好﹐多的也是白多﹐養這些窩囊廢倒不如養頭豬還得來吃。

也有令人感動的場面﹐見過個普普通通的老婆婆﹐腳步欄柵的由家人前後擁著﹐看到食物﹐也問問是什麼。我見到那老皺的皮膚底下﹐露出的是滿足的笑容﹐眼神是種少女的喜悅。那種幸福﹐是人間美的一剎。自己所欣賞的﹐就是那刻所看到的 - 食物為別人靈魂帶來的喜悅。這也是食物最叫人陶醉的地方。

~(待續:廚德)

10/3/06

食 - 速度

其實有時要怪食物質數不好﹐也和文化有關。在外國吃一餐好的晚飯﹐往往可用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如果不是耐得太過份﹐很少人催促﹐他們多數會用那個時間和家人談談笑笑﹐是一天最休閒﹐滿足的時間。高級的餐廳﹐更推動小嘗多道。頭盤﹐湯﹐小食﹐主菜一﹐沙律﹐ 主菜二﹐甜點。傳統更可多達十二度菜。cold hors d'oeuvre, soup, hot hors d'oeuvre, fish, main course/ piece de resistance, hot entree, cold entree, sorbet, roast, vegetable, sweet, dessert. 淺嘗輒止﹐配以不同酒類﹐是人生一大享受。至於香港人走入餐廳﹐頭盤就慳番﹐主菜一坐低就叫﹐然後唔夠20分鐘就催兩次﹐不如去食 McDonald 咪重快? 香港生活逼硤﹐樣樣要求效律速度。競爭大﹐做生意往往只能顧及眼前利益﹐食店食客快打快﹐很多人是吃了﹐卻沒時間去嘗嘗吃了什麼。香港又鋪租高﹐人工高﹐燈油火蠟價錢高﹐來料價錢高﹐牌照制度麻煩混亂﹐想找間高質素又便宜的餐廳﹐很難。

一般餐廳平均盈利律是少於5%。最好賺的當然是本少利豐的﹐例如咖啡室﹐那間一年可以開千八間。隻杯擺到明話你聽你俾錢買杯野98%係清水﹐一樣奇貨可居。隨了管理制度﹐便是品牌成功攻入中產階層﹐挪住佢杯野呆坐一個下午也不知何時成為品味﹐加上咖啡因的慣藥性﹐客路便有增無減。其實這兩年我在香港覺得這產品的質素下滑﹐反而不及家裡沖的好﹐當然還是比即溶的好(啊!其實某些昂貴的日本即溶還當真不錯﹐可惜又太貴了)。總結就是﹐賺錢本就為了活得好﹐後來卻本末倒置﹐生存就像為了賺錢。雖然我也明白有些人為了家庭負擔﹐手停口停﹐是沒有時間可言﹐但你如果情況許可﹐便要嘗嘗生活得慢一點﹐吃得慢一點﹐嘗清人間的味道。見過人不及五分鐘便吃完了個飯盒﹐隨了食不知味﹐對腸胃可不好。連吃也沒時間﹐沒時間學習﹐沒時間思考﹐正式成為酒甕飯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