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07

吳清源

金庸先生(*1)在《"中"的精神》一書題到:「古今中外我最佩服兩個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吳清源。在兩千年的中國圍棋史上,恐怕沒有第二位棋士足與吳清源先生並肩。這並不但由於他的天才,更由於他將這以爭勝負為唯一目標的藝術,提高到了極高的人生境界。」那天和左兄吃飯之際﹐提起電影節中我最想看的是與吳先生同名的電影"吳清源"﹐在現今的圍棋界中﹐如果未聽過吳清源三個字的人﹐算不上懂得圍棋。(哈哈!當然單單聽過名字的﹐也不可能因此而成為高手。) 吳先生一生傳奇﹐關於他的事可填滿不少書﹐所以三言兩語說不完﹐不過也想粗略說說。

1928 - 吳先生比現代那些小孩可算遲學棋藝了﹐七歲方始在家從父學棋。一九二八年十月,十四歲的吳清源到達了日本,同年十二月,他與本因坊名人(圍棋界的頂級名函)秀哉下測試棋,亦是他在日本的第二盤棋,吳清源受讓二子,以當時不被讚成的星位新佈局開始,結果以四目勝出。據說,當時八段(最高為九段)的棋手被秀哉名人讓二子都經常敗北。秀哉名人並不怎麼表揚年輕人的棋,但他卻評價這局棋是「二子的經典之局」

1929 - 六月期間﹐對著個高一段的對手﹐他下了盤怪棋。他執黑子﹐第一子便違反常理大條條的打在正中間﹐然後別人西行一步﹐他就東邊同樣位置﹐亦步亦雛跟到足一足。其實這類模仿棋蘇軾﹑朱元璋都在行﹔不過未見過如此下棋的對手卻嚇到不知所措﹐對手一面深思熟慮﹐他卻隨手輕鬆跟著走﹐情況如何尷尬可想而知。一直走到第65步方變著﹐雖然走錯了﹐結果也是輸了﹐不過卻標誌了他的與別不同﹐不會聽聽話話的呆著走。

1933 - 五年之後,十九歲的吳清源再次與秀哉名人對局,那年秀哉名人剛好六十歲,該局被稱為花甲紀念對局﹐後來也成了二十世紀其中一局最具影響力的棋。當時吳清源的新佈局「三三、星、天元」是與本因坊的傳統下法背道而馳的,三三在本因坊一門稱為「鬼手」,是禁著,下了禁著是會被逐出師門的,因此日本棋界對這局棋十分關注,它象徵著天才明星後起之秀對傳統皇者發起的挑戰。這局棋終於下了整整三個半月才終結,對局其間秀哉名人一到困難的局面就推諉說頭痛,然後馬上就宣佈「打掛」(即中斷比賽),由於當時的比賽制度,「打掛」是不需要事先將下一手棋寫下,所以有傳聞名人的弟子們每天都聚集在名人家中,研究對局的實戰棋譜,商討對策﹐變了一人和整個本因坊一門人的角力。這局棋到了159手之前都是名人苦戰,形勢並不樂觀,但他第160手下出了妙手,最後奕至252手結束,名人以二目勝出。種種跡象顯示,這局世人矚目的棋局並不尋常,更先後有多人指出第160手是名人的弟子發現的。吳清源雖然輸了該局棋,但他卻沒有感到悲傷,在那一時期的他認為段位賽對他更為重要。如有興趣﹐可看這局棋

1939年 - 開始與木谷實進行十番棋賽﹐亦稱"鐮倉十番棋"。自本因坊秀哉引退﹐當年以木谷實為棋壇第一人﹐結果吳以六勝四負贏了比賽。當中有盤血棋:「只見木谷六段的黑棋打下第157手後,鮮血從鼻孔中流出。於是,房內紙隔扇和玻璃門急忙被打開。走廊裏,限用時間已所剩無幾的木谷七段,悶悶不樂地躺倒著,頭上不停地用毛巾冷敷,並不時地叫喊:“對方考慮的時候,我也想去看看!”於是,一時攔擋不住,他便強打硬撐地坐到棋盤前,不過只聽他說了句“不行!”便又踉踉蹌蹌地回到走廊躺下……那盤棋木谷敗了,而當時吳清源因太過投入,沒有聽到工作人員“比賽是否暫停”的提醒,繼續落子後,輿論一時大嘩,吳清源先生當時遂不幸背負了“惡魔”的稱謂。」當真是痴迷之最高境界﹐物我兩忘。

三十八歲訪問台灣,被封為「大國手」,並與時值少年之林海峰下了一場指導棋。林海峰後亦東渡學棋,成為吳清源門下弟子。四十七歲時在東京車禍受傷,往後數年為後遺症所苦。五十歲時在名人循環賽中嚐到八連敗,弟子林海峰則在名人賽戲劇性地挑戰成功,榮登名人。新獲本因坊頭銜的張栩受業於林海峰,是吳清源的再傳弟子。吳清源車禍受傷後仍活躍棋壇數十年,五十八歲時並挑戰十段位階,七十歲才宣告引退。現今九十三歲。棋士沈君山(*2)說:「吳清源、木谷實、林海峰、曹薰鉉、聶衛平等五位。這五位中後面四位分別在日本、台灣、韓國、中國大陸的圍棋發展上有代表性的貢獻,而吳清源是世界性的,他對圍棋創新的貢獻是劃時代的,不侷限於一區一國。」傳奇的一生﹐只是在別人眼中的虛名﹐只要自己認為自己活得精彩過﹐人生又有何憾? 正是「九死南荒吾無恨,兹遊奇絕冠平生。」(*3) 如果還要說其他吳先生的三三﹑星﹑新布局﹑大雪崩裡曲等妙作﹐則寫多十篇也寫不完﹐況且自己棋藝未入流﹐許多精妙之處未能心領神會﹐只好坐在一旁仰慕﹐看看傑出的棋譜。不說﹐不說﹐又已說了一大篇。

吳先生的棋譜

---------------------------------------------------------------
*1:金庸在《天龍八部》曾提到“嘔血譜”。人言古代國手劉仲甫在驪山遇一老婦,紋枰對坐間,自詡棋藝天下第一的劉仲甫竟大敗虧輸,當場嘔血數升,此後他自己錄下該局棋譜,史稱《嘔血譜》。歷史上最著名的血譜,還得算“因徹吐血之局”。那是1837年第12世本因坊丈和與安井家的得意弟子赤星因徹下爭棋,棋局進行至246手,因徹大敗,見爭無可爭,有辱師門,因徹突然間仆倒在棋枰之上,大口吐血。是局的兩個月後,本來患有肺結核的因徹病故。這也是歷史上最悽慘的“血之局”。
*2:沈君山: 1932年出生於浙江餘姚,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是知名的天文物理學家,也是國際著名的圍棋高手,擁有日本業餘六段和中國圍棋六段證書。在美留學期間,他曾連續贏得三屆(1958-1960)美國本因坊圍棋比賽冠軍。1973年回台灣後,曾擔任應昌期圍棋基金會董事長,以及中華民國圍棋協會會長。
*3:《六月二十夜渡海》蘇軾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睛。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絕冠平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