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08

理所當然

每個人身邊都有著很多事﹐是自己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原來可能那只不過是隨著自己的一些特性。原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靠鼻子就能分辨空氣中的濕度﹐不是每個人會考究吞下肚子的食物是什麼味道﹐不是每個人會聽到蚊子飛過的聲音﹐不是每個人也看到自己牽動了身邊人一刻情感時的表情。能夠捕捉一剎的欣愉﹐也可以只是萬千巧合當中的一種緣份﹐是學不來的﹐也不能教得人明白。生命巧合的編排﹐在無盡可能當中﹐又偏偏出現些難以解釋﹑安排也沒那麼完美的過程。千份一﹑萬份一﹐億份一﹐有些事的發生又似要說給人知﹐沒有甚麼可供選擇﹐一切早有主宰。到底又是否巧合﹐引起這刻的念頭?

流動的水點﹐可調校的熱力﹐能源不斷驅動著生命﹐物質的轉換以飛快的速度被消耗。由燃燒著史前遺物﹐到把看不到的核子分裂﹐人慢慢忘記了生命的脆弱﹐生命變得理所當然般的。現代人離開生命的基本很遠﹐很多人認為食物也都是金錢能交換之物。自己有個表弟小時就以為牛奶是從超市來的﹐一個二十歲的大學同學以為蛇是無骨生物﹐一個三十歲的女人以為花生是樹上來的。世界這麼大﹐雖然做人沒可能清楚知道所有事﹐但這些親朋戚友的例子也實在太過份了點罷! 不用為活著苦惱﹐人們也當然不會停下來﹐貪婪是人的本性﹐是克服必須以後的本能。每個人也會堆積著自己的喜好﹐權力﹑銀紙﹑知識﹐雖然沒有一樣可帶走﹐但是總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做點什麼﹐但是﹐那不是唯一可以做的嗎?

追求的過程是活躍的﹑是充滿生命的﹐不是每個人也會考慮累積得到什麼結果﹐有些人也會沉溺在尋找當中。享受飛快轉換的世界﹐逃避著看見自己昨天的影子: 因為現實就是難以接受﹐還是活在不斷改變的假像之中最現實。而到最後﹐又有誰能辨得出什麼是真? 什麼是假? 只要自己才能為自己活著的空間定位。沒有人可以看到你看見的世界﹐別人只不過是反射出"你"的鏡子﹐世界這麼大﹐也不斷閃爍﹐只要投身到自己舒服的影像之中寄居暫住著就足夠。自己﹐原來可以比世界其餘一切更抽像。吃飯拉屎﹐原來比讀聖賢書可以更實際。沒了現在新聞炒賣的所謂低俗淫慾﹐沒了人類原始的獸慾的驅使﹐不會有你﹐也不會有我。當然﹐沒什麼比批評別人能帶來更多樂趣﹐否定別人也算是自我肯定的一種﹐"憎人富貴厭人貧"﹐不知何時﹐變了香港人理所當然的"正常"心態。

活著﹐就是要在萬千的道路之間﹐選擇一條要走的。外界可影響路途的因素很多﹐沒有什麼是固定的。做人盡量執著自己的宗旨﹐只是希望當中的選擇可以更貫徹首尾﹐產生較少內在矛盾。當我們以為身邊的一切也是理所當然的時候﹐可能是災難的前奏﹐也可能是幸福的代號。可以有著不改變的現狀﹐做就了最實質的假像﹐而接受到不斷改變的幻像﹐不也是活在某種現實之間嗎? 越想越覺得所謂哲學﹐只是吃飯拉屎中間﹐最理所當然的娛樂。

2/11/08

寒春隨書

先祝各位「朋友」新春大吉﹐萬事如意﹐身體健康。這年年初一沒去拜年﹐逃到大嶼山焗下蛋糕。其實每年也會有不少人希望免掉新年的煩惱﹐做家長的與其要通街派錢﹐倒不如攜同子女出外旅遊﹐今年機場也破了單日升降記錄。能夠逃一逃離寒冷的氣溫﹐相信也不錯。我到今天還在期待著那溫室效應﹐最近的電費可真昂貴。年初二和疑似親戚團拜﹐因為當中有些我真的不認得。

這陣子連新年也獨佔首版的新聞﹐實在開始令我討厭。幾張鹹相就夠講半個月﹐有時人真係荒謬到難以置信嘅地步。其實當事人自娛沒錯﹐好奇八卦的網民也沒錯﹐當事人的公司報下警係處理手法﹐在推卸責任也沒錯﹐傳媒就更加係揾食。發放者嘛﹐理論上係錯﹐不過那份要公諸同好的心情﹐其實也十分容易理解。如果不牽涉恐嚇勒索﹐我也覺得不是什麼窮凶極惡。我相信事件原本可丟淡的﹐但錯就錯在警方太積極﹐正一嗱屎上身。把本來不是自己的責任也一併處理埋﹐做還做﹐又要不依程序的高調做﹐才是問題所在(世界很多事也沒法依足程序﹐但要高調做﹐就起碼交足功課去敷衍一下大眾)。看了左兄篇文﹐就更令我更肯定自己對個官判決的質疑。如果單單得些相﹐傳媒咪頂多話今日多一百張﹐明天多二百張。愛看的人會找來看﹐不愛看的人會自己避開(自己看了約共三十張)﹐新聞價值會自然跌溫。作為政府機構﹐反應太快就是罪。“The only thing that saves us from the bureaucracy is its inefficiency.” - Eugene J. McCarthy

「警」字﹑「官」字﹐不用改動﹐本身就已藏二口﹐只是少人留意﹐又何必再劃一口畫蛇添足呢? 「警」不同「官」﹐他們忘了他們雖有二口﹐卻要放在「敬」字之內。

昨夜看晚間新聞天主香港區助理主教湯漢也對事件乘機抽水的時候﹐聽他說:「就算係天主十誡呀...我哋由古經由新經都係㗎啦...非禮勿視丫嘛﹐吓﹐非禮勿聽丫嘛﹐吓嘛﹐非禮勿談丫嘛...吓」。真係好想問下他由那裡讀十誡﹐因為在論語(*1)就聽過非禮勿視﹐聖經就無見過。又想﹐難道他有什麼內幕消息﹐原來神和孔子同源?



*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